80%的眼病可防可治可控,而80%的病变通过一张眼底照片就能早期发现!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痕迹都藏在眼底。早筛查,早干预,别让沉默的眼底病变偷走您的光明!
1眼底是什么?
如果把眼睛比作“照相机”,眼底就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眼底”是指眼球内后部的组织,即眼球的内膜——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等。眼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成像的好坏,即视觉质量。眼底变化最直接的表现是会影响患者视力、视觉质量、视物模糊变形等。
正常眼底构造是怎样的? 视网膜是一层像纸一样菲薄的组织,由于其下面即为含有丰富血管的脉络膜,所以正常人的眼底呈橘红色,明亮而具有光泽。在视网膜的后极部偏鼻侧可以看到一个大约1.5毫米直径的圆形浅红色区称为视盘(即视乳头),它是视网膜血管、神经纤维进出眼球的必经之路,在患某些眼病或脑病时,视盘可能发生水肿,这就是大家平时说的视乳头水肿。
在视盘的外侧,有一个颜色略深,中心凹处有一反射光点,称为黄斑,它是视力最敏锐的部分。在视盘的中央可以看到分为4支的视网膜动脉和静脉,动静脉总是相伴而行,走向视网膜的周边部。这些血管是维持视网膜营养的重要保障。
2常见的眼底病有哪些?
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是一种主要的致盲性眼病。早期可无症状,当发生病变波及黄斑或玻璃体,则会出现视力下降、飞蚊症、视物变形等症状。后期如发生黄斑水肿、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青光眼等病变时会导致患者视力丧失。
②老年黄斑变性:一种慢性眼病,与年龄相关的黄斑区变性。症状有视物变形、视力下降、中心暗点等,可严重影响老年人中心视力,若治疗不及时会持续性恶化而导致失明。
③中浆病: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简称,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功能损害,形成以黄斑部或附近视网膜神经上皮局限性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常见黄斑疾病。常见眼底病,多发生于健康青壮年,男性多见。典型症状为眼前暗点、视物变形、视物模糊等。
④视网膜静脉阻塞:因血液黏稠度增高、血管硬化等引起,常见于老年人。可以分为中央静脉阻塞和分支静脉阻塞,不同的阻塞范围和程度对视功能的影响不一样。此病严重影响视力,可能会引起青光眼等并发症。
⑤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根据发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和继发性视网膜脱离。无论哪种原因的视网膜脱离,如不及时治疗或手术都将导致失明。视网膜脱离发生前常常出现火花与闪光幻觉,有时感到眼前有一层乌云般的黑影从一个方面朝着视野的中央部推进,或出现视力突然下降、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等现象。
⑥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由于血压升高,造成血管与视网膜间的屏障破坏,从而导致视力障碍。
⑦外伤性眼底病:是一种复杂性的眼底病,包括:眼底出血、视神经损伤、球内异物等。
3哪些人群需要拍眼底照?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高度近视的人群及矫正视力没有明显提高的大人和小孩等。同时建议50岁以上人群,定期检查眼底,尤其是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物遮挡的人等均应及时检查眼底。
拍眼底照相前需要准备什么?拍眼底照相前,需要充分散大瞳孔,瞳孔的大小与进入眼内的光量有关,瞳孔太小则曝光不足,照片周边容易模糊不清。通常散瞳时间为20-30分钟左右,对于瞳孔不能充分散大的患者,需要相对的延长扩瞳时间,尤其是需要拍摄全景眼底照片的患眼,瞳孔受强光反复刺激易缩小影响拍摄效果。在拍眼底照相后要注意:1、瞳孔散大后会出现比较怕光的症状,建议来做此项检查前戴好太阳镜,防止户外强光照射。2、瞳孔散大后,看近处的东西会觉得很模糊,看不清,属于正常现象。
以上症状通常需要4-6个小时,等瞳孔恢复正常后即可消失。散瞳后可使眼睛处于休息状态,对眼睛没有坏处。
但散瞳并非人人都可以做,对于某些特殊患者,比如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房浅或者是眼压高的患者等都是不适合散瞳的,此外还有一部分患者瞳孔很难散大,比如糖尿病患者。这时,可以使用欧宝眼底照相,在检查过程中不需进行散瞳,儿童和成人均可适合。
如需了解更多或预约服务,请通过我们的在线预约系统或专线联繫我们。 我们的专业团队奖隨时为您提供帮助,確保您得到最优质的服务。